当前位置:西藏日喀则吉隆县

> 西藏 > 日喀则 > 吉隆县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

查看地图
行政代码:542335行政级别:县
长途区号:0892 车牌号码:藏D
人口:约1万人人口密度:1人/km2
面积:9009km2邮政编码:857000
身份证前六位:542335隶属政区: 日喀则
行政区划:宗嘎镇 吉隆镇 折巴乡 贡当乡 差那乡
吉隆县相关网站:
吉隆县旅游指南
吉隆县特产介绍
日喀则旅游指南
日喀则特产介绍
西藏品牌网
西藏旅游指南
西藏特产介绍
行政代码 面积驻地简介
宗嘎镇 542335100 3029km2 吉隆县辖乡,县府驻地。1961年建宗嘎区,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面积3029平方公里,人口0.2万。境内有公路分别与邻近县乡相连。辖宗嘎、普拉、……[详细]
吉隆镇 542335101 2.1km2 吉隆镇位于吉隆县城南部73公里处,海拔2600米,属林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千余人。中国稀有树种红豆杉、喜马拉雅长叶松、长叶云杉等多种珍惜植物种类……[详细]
折巴乡 542335200 1600km2 吉隆县辖乡。1976年分置上迈马公社和扎巴公社,1988年两公社合并建折巴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125公里。面积1600平方公里,人口0.15万。辖……[详细]
贡当乡 542335201 987km2 吉隆县辖乡。1961年建南扎尔区,1963年改名为贡当区,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220公里。与尼泊尔仅一山之隔。面积987平方公里,人口……[详细]
差那乡 542335202 2606km2 吉隆县辖乡。1961年建东岸区,1963年改名为差那区,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00公里。面积2606平方公里,人口0.24万。境内有公……[详细]
    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地区西南部。总面积9009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宗嘎镇,邮编:8587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5。区号:0892。拼音:Jilong Xian。
    吉隆县基本概况吉隆县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84°35′至86°20′,北纬28°3′至29°3′之间。南面和西南面与尼泊尔王国相邻,边境线长162公里,北面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萨噶县相邻,东面与聂拉木县搭界。全境东西长约3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左右,全县面积12000平方公里。县城驻地距日喀则市490公里。全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县城海拔约为4200米。吉隆县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吉隆县土地大致有肥力限制型3452.8亩,土层限制型2248.5亩,砾石限制型17145.5亩,还有风砂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性土、石质土等。吉隆北部地区为藏南寒冷——温暖的半干旱高原河谷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最暖月平均气温为10—1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左右,属于温湿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而吉隆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可达10—13℃,最暖月气温为18℃以上,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年无霜冻日数在200天以上。全县总人口11797人;总户数2053户;城镇人口599人;农业人口9244人;牧业人口1954人;人口密度平方公里0.1人;人口出生率1.7%,自然增长率为11‰左右。
    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吉隆之得名,传说是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今吉隆镇一带),曾在此住了一宿。大师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明媚,不胜感概,又溪谷中的河水洁白如乳,溪底的卵石光润如玉,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在翌日临行之前,,欣然命名此地为“吉隆”,以表达其无限赞誉之情,“吉隆”之称谓遂流传至今。在旧文中也写作“济咙”、“济隆”、“吉仲”等。
    吉隆县与整个西藏一样,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自给状态下的农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第三、第四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吉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吉隆县的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群众生活日益改善,局势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成为吉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943万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2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0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21万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了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粮油总产达到1068.72万斤,连续夺得第15个丰收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奶、皮较上年有较大增长,牲畜年末存栏14.5949万头(只、匹)。扶贫开发进展顺利,落实扶贫点建设45户263人,牧民定居15户75人。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加快,乡镇企业产值完成155万元,多种经营完成产值842.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3%和19.3%。全县劳务输出3555人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415.59元,比上年增长13.7%。地方财税收入完成92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工商户达到168家,注册资金33万元,从业人员261人。“普六”进展顺利,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6.9%,比上年提高10.9%,青壮年文盲率继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正在进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已建成31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5%左右。全县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自然地理
    吉隆县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 段。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吉隆县土地大致有肥力限制型3452.8亩,土层限制型2248.5亩,砾石限制型17145.5亩,还有风砂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性土、石质土等。
    吉隆县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
    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
    吉隆北部地区为藏南寒冷——温暖的半干旱高原河谷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最暖月平均气温为10-1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左右,属于温湿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而吉隆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可达10-13℃,最暖月气温为18℃以上,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年无霜冻日数在200天以上。
  风土人情
    1、藏戏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传统的《卓桑姆》、《朗沙哦布》、《索吉尼玛》、《白玛伟巴》、《顿叶顿珠》等八大藏戏的格调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时代,人民群众为使藏戏更能贴近生活,表现生活,对藏戏稍有改进,如八大藏戏的唱词、动作、配器等均有改进,使藏戏表演更具特色。
    2、音乐舞蹈
    (1)音乐,1985-1999年,在县文化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职工业余表演队在表演过程中创作了一些音乐作品,如《计划生育好》、《家乡变了样》、《幸福生活》等歌曲,激励着吉隆人民用勤劳智慧建设幸福的家园。
    (2)舞蹈,1989年以来,吉隆县组织群众以民间舞蹈为题材,经过粗略的提炼,编排出《吉隆锅庄》、《呀拉北京》、《盖新房》、《筑墙》、《哈达献给0》等舞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民间文艺
    大量古遗址的发现,说明吉隆县在唐宋时期,民间歌舞已初具雏形,出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统加舞》(也叫手镯舞)以及祭祀舞《哈玛》。明清以后,随着各民族的交往不断加强,《马灯舞》等传入吉隆县。1989年以来,地区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不断深入该县,搜集整理出一些民间舞蹈素材,编排了很有影响的节目。
    乐器主要有:莽筒(宗教仪式吹奏乐器,藏语叫热阿冻)、羊皮鼓、藏鼓、钹、骨号等。
    4、民歌
    由于吉隆县地理环境的差异,民歌演唱的体裁、音韵、调式和其他地方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流传至今的情歌、颂歌、悲歌等有固定的唱腔和句式,一首曲调可唱若干段词。草地乐歌的音域宽广,热情奔放,音韵连贯,节奏自由,展现出牧民豪放的性格。
    民歌有情歌、颂歌、悲歌、劳动歌、酒歌。
    5、体育
    吉隆人民素以能骑善射,民风强悍著称。从松赞干布时代起,赛马就是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体育活动,从呐喊助威到马上驰骋,从跑马射箭到马术表演,都使农牧民兴趣盎然。至近代,吉隆骑射活动不但盛行不衰,而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具特色。20世纪60年代,在吉隆镇、贡当乡、差那乡等地开展马上梭标掷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较为普遍。
    各乡镇体育比赛活动一般在-7月进行,因为牧区海拔比较高,空气稀薄,马不耐久驰骋的缘故,赛场少有超过2000米的。-上各村男女老少聚集,帷幕连绵,是草地上盛大的节日,参加赛马的成年男子均为赤足无鞍骑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吉隆县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各乡镇文艺表演队和体育活动参赛人员聚集县城的草坪坝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赛马、射箭、抱石头等。
    体育活动主要有:滑雪、围多(又叫甩皮绳)、赛牦牛、抱石头、丢窝窝、转山、举皮袋等。
  经济概况
    吉隆县与整个西藏一样,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自给状态下的农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第三、第四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吉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吉隆县的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群众生活日益改善,局势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成为吉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943万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2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0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21万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了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粮油总产达到1068.72万斤,连续夺得第15个丰收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奶、皮较上年有较大增长,牲畜年末存栏14.5949万头(只、匹)。扶贫开发进展顺利,落实扶贫点建设45户263人,牧民定居15户75人。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加快,乡镇企业产值完成155万元,多种经营完成产值842.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3%和19.3%。全县劳务输出3555人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415.59元,比上年增长13.7%。地方财税收入完成92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工商户达到168家,注册资金33万元,从业人员261人。
  行政区划
    吉隆县辖2个镇、3个乡:宗嘎镇、吉隆镇;差那乡、折巴乡、贡当乡。共有42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快乐村”。
    元朝时曾有-到吉隆处理要事。1778年到1781年间,清朝中央政府曾派兵到吉隆低御廓尔喀入侵西藏。西藏和平解放前有宗嘎上宗、下宗、吉隆东宗、西宗共四个宗。1960年7月宗嘎上、下宗,吉隆东、西宗合并成立吉隆县人民政府。(出处)
    吉隆县辖1个镇、6个乡,2个居委会、40个村委会:吉隆镇、宗嘎乡、贡当乡、差那乡、折巴乡、莎勒乡、扎乡。
    2000年,吉隆县辖2个镇、3个乡。总人口12174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 宗嘎镇 3083人、 吉隆镇 3913人、 差那乡 2343人、 折巴乡 1956人、 贡当乡 879人。
以下地名与吉隆县面积相当:
吉隆县特产与美食
藏族围裙
藏族围裙

到吉隆县必去著名景点
纳唐寺
纳唐寺
强准祖布拉康
强准祖布拉康
阿瓦呷英摩岩题铭
阿瓦呷英摩岩题铭
贡塘王城遗址
贡塘王城遗址

吉隆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吉隆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
 西藏日喀则亚东县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嘎拉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纳如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卡麦乡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郭加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雄玛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仁多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曲下镇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亚来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孜许乡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夏如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洛江镇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旦嘎乡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普松乡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雄如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东嘎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边雄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城北街道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江当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城南办事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曲美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南木林镇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聂日雄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普当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曲布雄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仁堆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联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拉布普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甲措雄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纳尔乡
 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市年木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多角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卡孜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加克西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协格尔镇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扎西宗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岗嘎镇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加措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甲措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长所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重孜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曲洛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龙马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奴玛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措果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紫金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达孜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克玛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江孜镇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绒辖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江热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索金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尼辖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年堆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查尔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卡堆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康卓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秋木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萨迦镇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藏改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金嘎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达那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吉定镇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日朗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日星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芒热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达孜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木拉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热龙乡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热当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查荣乡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车仁乡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扎果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扎西宗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卡嘎镇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拉洛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桑桑镇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赛乡
 ?÷2?è??|?ò°oèê???×?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达那塔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秋窝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曲玛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如萨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达居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扯休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阿木雄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彭措林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春哲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扎西岗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扎西岗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查孜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娘热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柳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日吾其乡
 西藏日喀则萨迦县麻布加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热莎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措布西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贡久布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多白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芒普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青都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雄巴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锡钦乡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达若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查务乡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拉孜镇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卡嘎镇
 西藏日喀则昂仁县尼果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美巴切勤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达木夏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列巴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玛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旺丹乡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涅如麦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塔丁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曲奴乡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帕当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荣玛乡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日屋镇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涅如堆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通门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杜琼乡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萨玛达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仁钦则乡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然巴乡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扎西岗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达那普乡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康如乡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查巴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强堆乡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少岗乡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切瓦乡
 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南木切乡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多布扎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嘎普乡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南尼乡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定结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者下乡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仁布乡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琼孜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东喜乡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雄章乡
 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康马镇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萨尔乡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嘎东镇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江嘎镇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巴扎乡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德吉林镇
 西藏日喀则亚东县康布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帕羊镇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拉让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布多乡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宗嘎镇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帕江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亚热乡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如角乡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吉隆镇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锁作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吉玛乡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拉藏乡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折巴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隆格尔乡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昌果乡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贡当乡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乃龙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霍尔巴乡
 西藏日喀则亚东县下司马镇
 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差那乡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波绒乡
 西藏日喀则亚东县帕里镇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吉拉乡
 西藏日喀则亚东县下亚东乡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岗巴镇
 西藏日喀则亚东县堆纳乡
 西藏日喀则萨嘎县加加镇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昌龙乡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聂拉木镇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直克乡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偏吉乡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镇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孔玛乡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龙中乡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